「後設認知」 用一句話概括,就是「對自己認知的認知」: 透過上帝視角鳥瞰自己,讓情緒更穩定、更容易找到個人定位。
你會過度在意他人評價,常常因為一件隨機的小事內耗很久嗎? 或是共情能力過強,常受周圍的人情緒波動影響?
人生來去都是一個人,可以「分享」情緒,但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完全「共感」另一個人。
看完黃仁勳(Jensen)上週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, 整理出三點takeaways 想跟大家分享。
主流認定的道路你就必須遵守嗎? 如果你就是打從心底不認同, 難道不能照著自己的意願試試看嗎? 如果試完發現確實主流的道路才是現階段適合的, 就代表那些嘗試白費了嗎?